讀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篇一
就內容來看,《朝花夕拾》主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記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
第一篇作品《狗貓鼠》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而發的,嘲諷了他們的“流言”。“這是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甭則從桂樹上就會爬下一匹老虎來。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進屋子里睡覺去了。夜色更加黯淡;桂葉瑟瑟地作響,微風也吹動了,想來草席定已微涼,躺著也不至于煩得翻來覆去了。”從語言的表述中,我們可以想見魯迅先生在當時被“正人君子”所壓迫下的難耐,但是,這也是反話正說的獨特之處,他告訴了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真正的中國人的靈魂是不會被消滅的。文章透露出作者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征的憎惡;同時也追憶作者童年時救養的一只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塒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盼憎恨。
第二篇《二十四孝圖》揭示的則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接下來幾篇,《五猖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都是記述魯迅兒童時期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展現了當地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面貌,是了解少年魯迅的可貴篇章。后面的《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三篇作品,是魯迅離開家鄉到南京、日本求學和回國后的一段經歷,留下了青年魯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腳印。
這些作品在寫作手法上,把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滿詩情畫意。如描寫百草園的景致,寫得繪聲繪色: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夾樹、紫紅的桑椹;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彈琴,嗚蟬在樹葉里長吟,云雀從草間直竄向云霄,班蝥從后竅噴出嫻霧……這些構成了富有情趣的風景畫,成為令人神往的兒童樂園,作者把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時弊的議論結合得自然恰當,天衣無縫。揶揄嘲諷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正話反說,反話正說,犀利風趣,耐人尋味。在敘事、議論中,常插相關的童話,傳說和典故,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串入“美女蛇”的傳說,增添了閱讀的趣味。作品的語言清新、樸實、親切感人,是現代回憶散文的典范之作。
這部不朽的靈魂之作,值得大家共賞!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篇二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里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么會那么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敘事。作者與貓的關系和對貓的討厭。這說明魯迅在童年里的不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只貓的搏斗。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里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著,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屬市郊,附近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里享受著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每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里,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伙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伙伴們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后有了這么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篇三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里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但藤野先生工作是很認真的,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敬佩。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的一視同仁,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有趣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內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敘事。作者與貓的關系和對貓的討厭。這說明魯迅在童年里的不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只貓的搏斗。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著美好的回憶。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我們回憶,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篇四
隨手翻開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在字里行間感慨著年少輕狂。
《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原名為《舊事重提》,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魯迅說:“這些文章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回憶文’。”《朝花夕拾》,正如它的名字一般,這本書,是魯迅在風燭殘年的歲月中寫下的。他老了,回憶著當初的一點一滴,心里還是會有當初天真爛漫的感情吧。晚年回想著小時候的事情,想必也別有一番風趣吧。如同在清晨盛開的花朵傍晚去摘取一樣,雖然開放時的嬌艷已經退去,但夕陽的映照更為它平填了一份神秘與美麗。我的神思似乎飄向那份年幼童真的時光。
在《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中,我感受到了百草園的無限樂趣,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正形成對比,魯迅用文字寫出了以前的無憂無慮,寫出了在三味書屋的乏味,很好的體現了他對舊時私塾的不滿。
我讀著這些文章,似乎看到了年幼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時鉆進了百草園,捉昆蟲,摘野果……那份自在與快樂,在書的這頭的我都可以體會得到。他之所以能寫出這些,正因為他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熱愛自然的童趣。
還記得我小時候,也擁有同樣的美麗的童年呢。我喜歡奔跑在小路上,就算是盲目地跑著,也會因為風在耳旁吹過的聲音感到興奮與充實。我也喜歡藏起來,看著伙伴和父母找我的焦急身影竊笑,然后再靜靜地走到他們背后,若無其事地拍拍他們肩膀……。
幼時的時光已走遠,留下的只有回憶,童年真的很讓人懷念呢……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篇五
1、日爾曼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獨有這一篇童話卻實在不漂亮;結怨也結得沒有意思。貓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圖冒充,故意擺架子的,其咎卻在狗的自己沒眼力。然而原因也總可以算作一個原因。我的仇貓,是和這大大兩樣的,哲理故事。
2、我們那里沒有姓長的;她生得黃胖而矮,“長”也不是形容詞。又不是她的名字,記得她自己說過,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現在已經忘卻了,總之不是長姑娘;也終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3、有人說,他是生人走陰,就是原是人,夢中卻入冥去當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我還記得住在離我家不遠的小屋子里的一個男人,便自稱是“走無常”,門外常常燃著香燭。但我看他臉上的鬼氣反而多。莫非入冥做了鬼,倒會增加人氣的么?吁!鬼神之事,難言之矣,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
4、可愛的是桅桿。但并非如“東鄰”的“支那通”所說,因為它“挺然翹然”,又是什么的象征。乃是因為它高,烏鴉喜鵲,都只能停在它的半途的木盤上。人如果爬到頂,便可以近看獅子山,遠眺莫愁湖,——但究竟是否真可以眺得那么遠,我現在可委實有點記不清楚了。而且不危險,下面張著網,即使跌下來,也不過如一條小魚落在網子里;況且自從張網以后,聽說也還沒有人曾經跌下來。
5、我常存著這樣的一個希望:這一次所見的賽會,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結果總是一個“差不多”;也總是只留下一個紀念品,就是當神像還未抬過之前,化一文錢買下的,用一點爛泥,一點顏色紙,一枝竹簽和兩三枝雞毛所做的,吹起來會發出一種刺耳的聲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兩三天。
6、她教給我的道理還很多,例如說人死了,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最好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此外,現在大抵忘卻了,只有元旦的古怪儀式記得最清楚。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至,至今想起來還覺得非常麻煩的事情。
7、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將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賀我的一般,快步走在最前頭。
8、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9、但是,這都是近時的話。再一回憶,我的仇貓卻遠在能夠說出這些理由之前,也許是還在十歲上下的時候了。至今還分明記得,那原因是極其簡單的:只因為它吃老鼠,——吃了我飼養著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
10、雖然如此,孩子們總還喜歡到她那里去。假如頭上碰得腫了一大塊的時候,去尋去罷,好的是罵一通,再給擦一點藥;壞的是沒有藥擦,還添幾個栗鑿和一通罵。()衍太太卻決不埋怨,立刻給你用燒酒調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說這不但止痛,將來還沒有瘢痕。
11、這是閏土的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么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只。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只,裝在叉袋里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12、母親聽到我多回訴苦之后,曾經這樣地問過她。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但到夜里,我熱得醒來的時候,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一條臂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我想,這實在是無法可想了。
13、因為東關離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昨夜預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在陸續搬下去了。我笑著跳著,催他們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蹺,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后。
14、捧著飯菜的一幕,就是“送無常”。因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間凡有一個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飯恭送他。至于不給他吃,那是賽會時候的開玩笑,實際上并不然。但是,和無常開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為他爽直,愛發議論,有人情,——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
15、我的報仇,就從家里飼養著的一匹花貓起手,逐漸推廣,至于凡所遇見的諸貓。最先不過是追趕,襲擊;后來卻愈加巧妙了,能飛石擊中它們的頭,或誘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頭喪氣。這作戰繼續得頗長久,此后似乎貓都不來近我了。但對于它們縱使怎樣戰勝,大約也算不得一個英雄;況且中國畢生和貓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韜略、戰績,還是全部省略了罷。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篇六
自小我所接受教育,告訴我,在所有的我所認為的我師之中,其中有我父母和實在意義上的老師,他們的話我都在諦聽,他們教導我的是記住某種理論,而是絕非是人,而所要記住的人,是因他做了某事而應該被后人宣傳和銘記。
其寮我公是記住了事而深入了解才會知道人,我為了解事的后幕而明白了人,為知道“為什么”而去了解了人,而要求深記的往往是事或它所存在的背景,而其它的,例如做事的人,就如同爺爺說的那樣:都是歷史了。
“早上的花晚上拾起。指所紀大的時候回憶小時候的事情。”在任何一本詞典里可以翻閱到的——朝花夕拾的定義。這解釋之中便頗有意味了,老了過后來回想小時候的事,魯迅先生便也實是在這么做。回想小時候的事,因為“事”我們想起了“人”因為有了“人”才構成了“事”又因為構顧了“事”所以“事”也就有了值得銘記的地方,它或是體現了一種思想,也許傳承了一種時世,但魯迅本人專承了時世給后人,而魯迅的文章便又記錄了一時盛行的腐敗思想,因為魯迅寫了這些事,我們也隨之而然的記住了他,因為他是令人欽佩敬仰的。
《父親的病》《藤野先生》等讓人深思的文章,魯迅先生讓我了解的是:一個國家需要的不只是一群善戰的精英,或是一窩醫術無敵的醫生,而它需要的是一種信念。雖然很多所謂的國民黨反動派不希望像魯迅這樣的人,從早到晚說個不停,說個不斷,總是采用強暴和和斷令其屈服,為什么革命還會成功?我個人想原因盡管紙代替了嘴馬,筆墨代替了語言,但是文字卻總是能保持它的力量和魅力。言語為我們提供了表達見解的方式,而文字卻提供了人們記錄歷史的渠道,也因此魯迅先生的童年記憶被我們所知道并認可,壹個偉人便是這樣簡簡單單的做了一件小事——寫字,卻讓我們得知了中國的過去,于是我們感激于寫字的人,事和人的關系就這么確立了,先生寫出了文章先生的文章成就了他。我們沒有可悲的落下其中的一個,都記下了。
因為人和事都是偉大的。
“喜歡讀書的人一輩子不寂寞,不喜歡讀書的人一輩子都不知所措。”我喜歡這句話,這是一個浮躁喧囂的年代,只有在讀書的時候才能讓心真正地安靜下來,閑暇之余我讀了一本魯迅的《朝花夕拾》,讓我讀到了一種溫暖,一種真實,一種親切。
在談及魯迅的時候,可能更多的人停留在對魯迅的評價上,他犀利的筆鋒,他嚴肅的面容,他嫉惡如仇的豪邁。魯迅真的像傳說中那樣需要我們仰視嗎?這本書讓我了解了真實平凡的魯迅。
《朝花夕拾》是魯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重提,以及對所處的現實社會的深切關注,他將回憶與現實交織起來,真切地宣示自己的瞬間感受和內心情感的流程,那些在魯迅生活歷程中曾留下印記的人和事都一一流瀉于筆端。
在《朝花夕拾》這本書中,可以了解魯迅在過往的生活中,有快樂,也有悲傷,也可以知道魯迅的生活中曾遇到了一些給予他幫助的人。
魯迅的童年并不神秘,甚至和我們的童年一樣豐富多彩,他有個小隱鼠的寵物,魯迅也喜歡看熱鬧,看迎神賽會中的“五猖”神和“梅姑”神,還有看戲,畫畫,在雪天捕鳥,繡像,看神話故事,尤其愛看帶圖案的故事書。魯迅最大的快樂在百草園,百草園其實一個長滿草的一個樂園,可是童年的魯迅卻有本事讓它變成一個樂園。這種本事就是童心。它可以令單調無趣的生活變得豐富有趣起來。在童年的魯迅的眼里,油蛉是個歌手,而蟋蟀是會彈琴的,一旦聽說何首烏長得像人形,吃了便可以成仙,就非要撥出它的根來看看,在冬天的百草園,則在下完雪后捕鳥。
我們在讀到這些的時候,知道了魯迅的過往的生活中不僅僅都是快樂,還有一些感傷,甚至在讀到感傷之處,還會忍不住熱淚盈眶,這些發生在魯迅生活中的快樂的事、感傷的事都讓我們看到了最真實的魯迅,最平凡的魯迅。
美好的人和事總是能長留心間的。當一個人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之中,最先想到的是哪些人呢?肯定是那些對他一生有著深遠影響的人,比如說保姆長媽媽、老師藤野先生。在魯迅其他文章里所描述的女性,都是帶有諷刺之意,但只有長媽媽,魯迅她更多的是敬意。也正因為如此,她的故去,足以令人懷念。對魯迅一生有著重大影響的人還有另外一個人,是藤野先生。他用他的愛影響著魯迅,用愛感染著魯迅。魯迅最終沒有成為一個好的醫生,離開了他敬愛的藤野先生,但這位平凡而偉大的藤野先生值得魯迅先生記住一輩子。他在精神上引導著魯迅。
魯迅自己說:“是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回憶舊時的好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寄一絲安慰。”在污濁的空氣中,作者除了繼續不妥協地戰斗之外,回顧童年,回顧求學時遇到的充滿博大愛心的老師,回顧求學時相惜的朋友,對于魯迅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安慰,這些人與事是作者心中的一片凈土,是他精神上的一個家園。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魯迅,一定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魯迅的作品,這份最初的感受是可貴的,在將來的某一天,也許當我們再次翻看魯迅的作品,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我們也許都會漸漸理解和喜歡這位偉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