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沉默的巡游》讀后感600字
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沉默的巡游》讀后感600字篇一
總得來說,這本書,還是一貫繼承了東野的風格,
其一,警官人物都是之前的角色(我猜以后可能草薙要獨當一面了,畢竟在審問智也的時候確實很有一套;
其二,復雜的人物犯案之下另有原因,讓人們能夠理解,畢竟殺死的是個無惡不赦又不能被法律制裁的人;
其三,湯川的神力助攻。
搞不懂的也有很多,
其一,湯川露出科學家的眼神???我搞不懂那是什么眼神??
其二,蓮沼能心思縝密到這種程度??假設當時他確實是以為佐織死了,那么幫別人處理兇案現場僅僅是為了時隔三年后的要錢敲詐?這人心理是變態到什么程度?……
其三,增村和由美是同母異父的兄妹,愛護她妹妹可以說的過去,但是為了他妹妹報仇,更是為他妹妹女兒報仇?這這個信念支撐他活了二十多年??新聞上沒報道怎么死的,他不知道殺死真相,這個仇恨執念未免太深?害~
《沉默的巡游》讀后感600字篇二
仔細想一下在此之前我似乎從未寫過東野圭吾的書評。
暢銷君自1985年《放學后》出道至今,沉寂過、爆發過,受過的贊美與詆毀也許在他的世界里早就云淡風清。有些書粉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他辯解爭論,很容易跑偏。因為要站在預設立場去證明我粉的偶像如何完美,如何這篇也同樣不是書評,只是一些純個人的閱讀感受罷了。
《沉默的巡游》是我今年6月入手的新作。成為暢銷君的東野圭吾這個名字總有無盡的金錢魅力,而出版社不分國界的在書腰上丟掉所有的節操。所以這些年出過無數的打著“新作”名義的冷門舊作,甚至還有同一部書改個名字又再出版一遍的,讓無數新入坑的讀者直呼上當,作者不過徒有虛名。我從去年開始自學日語,其實也有一點這樣的想法和心思,我想跨過翻譯與出版社這層去看一點原著,看一下這么不言不慚的話是否真的是由作者嘴里說出來的。
比如《沉默的巡游》,它在書封上這么寫著“《沉默的巡游》是我的集大成之作,希望在翻譯成英文后,能將《嫌疑人x的獻身》沒能拿到的愛倫。坡獎一舉拿下。——東野圭吾”
也不是不相信暢銷君真會這么說,他是有這個自信底氣的。如今的愛倫。坡獎到底還是個什么評判標準我也說不好,有些得獎作品在我看來可讀性極差。但看完全書之后這句集大成真讓我槽點多到無從下口,您到底是低估了《嫌疑人x的獻身》呢還是高估了《沉默的巡游》啊?啊?
記得2006年第一次看到《嫌疑人x的獻身》(那時候還叫《容疑者x的獻身》)是在一個很小眾的論壇,臺版翻譯,繁體字豎排。這時距離東野憑借此書拿到三冠王已經過去一年,但是因為網絡信息不如現在發達,我那個時候也不算完全的推理小說迷,所以入坑都是偶然。也就因為這個偶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讓我徹底改變了對日本推理小說的態度。
難以形容當時看完小說之后的震憾,也是和今天一樣的一個灰蒙蒙的下雨天,我紅著眼追完了最后的一頁,有一種醍醐灌頂的百感交集。
“最純粹的愛情與最好的詭計”確實就是對小說最好的注解,日本人的那種偏執與瘋狂,冷靜理性與恣意熱烈的糾葛在故事里盛放。
這是伽利略系列的第一個長篇,也是我心中伽利略系列的封神之作。到后來看過日劇版的《偵探伽利略》,湯川的扮演者恰也是我從小最喜歡的日本明星之一——福山雅治。無論作為書粉還是劇粉,這都是一件兩全齊美的事。
唯一遺憾的是,劇版為了收視效果,加入了一名女警內海薰。從《圣女的救濟》開始,這個角色也讓東野加進了后來的小說中,一直加到今天的《沉默的巡游》。其實內海這個角色真的就可有可無,連工具人都算不上出彩,我也不知道她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但是很多關于她的情節其實加到草薙身上也并無不妥。當然你非要說多一個這樣的角色有助于展現工作中“男女平等”的政治正確,那我覺得簡直是扯淡。暢銷君可以為了錢妥協但一定不會為了所謂的“政治正確”妥協。只是唏噓一下,假如伽利略系列的小說發表在十五年后腐女當道的今天,想想熱血刑警與高冷科學家之間的那些互動,怕是隨隨便便就能讓產糧太太們腦補出幾百萬大戲。劇版就更不用說,要知道當年演草薙刑警的可是“日本嚴寬”的北村一輝啊我天!有了北村和福山這樣的神顏,還要什么內海薰?!
無論如何,距離初見湯川君都已經是十幾年了,作者和讀者一起慢慢變老。那些讓人喜歡的故事,只好假裝沒了下文,書中的人便可永遠停在另一個時空的那道時間線里,永遠不老。所以從《盛夏的方程式》開始,一年一年,伽利略系列的故事越來越少,作者沒有明說,但我們都當作那是漫長道別。
只是從2011年到今天,作者終于還是重啟了伽利略系列的故事。四十幾的湯川與草薙,一個終于不再是副教授,一個成了警視廳搜查一科的課長,也不知是時間太久了,作者忘了他倆當初的人設還是我這個讀者記混了他倆的形象,竟讓我有了一種恍惚的生疏感(決定這幾天再去重溫一下舊書)。看到描寫湯川白發這段,突然就有點眼眶發熱,這一瞬間我完全理解了現在追書的孩子們對紙片人那種癡迷的感情。怎么就青春都一晌,怎么就紅顏彈指剎那芳華老?真忍不住想罵一句東野老賊是真的仗著異國的讀者刀片寄不過來啊!
至于內海。東野君筆下只有惡女形象才鮮亮出眾,內海在他筆下冷靜細膩得不像女人,甚至包括另一個系列里加賀刑警的cp登紀子小姐,其實也不太讓人印象深刻。
當然暢銷君到底是暢銷君,一開始讓人覺得可能是類似阿婆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情節,并沒有過多的意外。最后10章開始反轉,最后5章的再次反轉,到最后3章,最后1章的揭迷甚至有一點點當年巔峰神作《惡意》的感覺,不能不說功底還是在的。一篇小說要兼顧本格解謎,在社會派的人性和心理挖掘上可能就要相對弱一些,當然這也是相對東野小說里面反應社會與人性極深的那些小說而言。從因為直接證據不足而無法讓兇手得到應有的懲罰這一點去反思日本的司法制度,甚至借湯川之口說出兇手是“日本警方制造出的怪物”,這些細節的筆觸仍然是東野高于普通作家的大格局。
湯川還是那個湯川,自稱是愛好觀察人性的物理學家,越來越多了人類的情感。綜上,《沉默的巡游》這部書我可以給四星半。若對比東野的巔峰三大神作以及雖然未曾封神卻是我個人心中的神作《新參者》,這四星半有點看在湯川面子的意思。但是一對比近年的那些新人新作或者老人舊作,我又覺得這四星半給得實至名歸,一點不勉強。
更何況,對于某些讀者(比如我)而言,光憑最后在此處cue石神的回憶殺都能值四星了。原來他從未忘了他啊!圓滿了!再嘆一聲逝水流年。不是怕老,而是怕余生太短,不夠我把這些熱愛的東西再反復錘煉。我是貪心的,總想要愛你們久一點,再久一點。可想到能和喜歡的作者,喜歡的角色一起慢慢變老,倒也未嘗不是幸事一件。
《沉默的巡游》讀后感600字篇三
東野圭吾的第12本,剛剛在一個大v的微博評論里看到兩波人為“東野圭吾是不是水平不穩定”互撕,搞得我都不敢敞開說讀后感……
多少年前就說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了,到現在還不能允許別人看法和自己不同嗎?在我看來大家想法不同很正常,任何人事物有人夸必有人貶,哪有十全十美,但是想說服跟自己看法不同的人這種行為就很可笑。
說正題,大多人覺得這本書在東野圭吾的作品中算正常水平,我個人感覺《沉默的巡游》在我讀過的東野圭吾作品里算中等偏下的水準(因為我都是挑了經典的好看的先看了)。東野很喜歡在殺人手法上做文章,不過這本的殺人手法沒能超越《圣女的救濟》那種只能理論上成立的手法。
另外,在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達上也缺乏讓人一擊即中的點,比如《紅手指》里面老太太拐杖上名牌出現的那一刻,比如《新參者》里面岸田警官承認自己只是為有一個傾注愛的對象而極其高興,再比如《祈禱落幕時》為了女兒輾轉一生的棉部和懷著懺悔和感恩過余生的百合子,更別說西本雪穗、桐原亮司和野野口修了,情感豐富的人物是有令人念念不忘的魔力的。《沉默的巡游》里面就沒有這樣的人物,可能湯川的冷靜理智客觀也影響了整個故事的氣質吧(后邊提到嫌疑人時候隱隱透出的悔意倒也是大可不必,如果不執著追求唯一真相那還是神探伽利略嘛),畢竟加賀是那么的細膩溫暖。
還有就是動機,算了這本的動機也沒什么可說的,寫動機能超越《惡意》估計是很難了。
我原本以為這個故事的結局會類似《湖畔》,就是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都默契地去掩蓋,我以為最終結局會停留在受害者眾多親友合計殺死兇手,成功獲得結果正義,同樣證據不足程序又沒辦法懲罰眾人。不過還剩最后幾章的時候預料到反轉了,但我還是喜歡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掰頭到底的樣子哈哈。
以上純屬個人淺見啦!總之,每個作家都有才思集中爆發的作品,也都有相對平庸的作品,東野大叔最令人敬佩的是高產,真是相當有執行力了,可見是個非常勤奮不懈怠的人。雖然吐槽暢銷君的人很多,可是熱愛推理小說的人誰沒讀過他十幾二十本書呢。
《沉默的巡游》讀后感600字篇四
其中最拿手的燉菜拼盤更是為人所稱道。妻子真智子無論掌勺還是待客都是一把好手,女兒夏美也是他們的得力助手,一家人的生活忙碌卻也其樂融融。
故事的開始在一個即將打烊的夜晚,兩位女客在食堂中的談話勾起了他們一段曾經的回憶。并木的大女兒佐織美麗開朗,曾在店中幫忙做事,給光顧食堂的客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兩位女客偶然間問及佐織的事情,這段發生在三年前的故事如畫面一般主線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佐織雖不長于學業卻有著極好的音樂天賦,在一次秋季祭典中她被音樂經紀人新倉發現,之后得到了新倉夫婦悉心的培養,佐織準備在被訓練和包裝過后成為出道歌手。風云難測,擁有如此音樂才華又寄托了新倉極大希望的佐織,卻在出道前夜神秘失蹤了,而這一去就是三年,音信全無。
三年后的一場火災讓失蹤少女再一次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在靜岡縣的一處小鎮,一棟囤滿垃圾的民宅被大火化為灰燼后留下兩具面目全非的尸骸,起火原因不明。其中一具老年人尸骸斷定為戶主,并且死亡時間已經許久,另一具經過dna比對,為三年前失蹤的并木佐織。在警方的調查當中,老年人的兒子蓮沼寬一引起了警方的注意,這個曾經因為殺害本橋優奈被捕入獄卻因罪證不足未被送檢的蓮沼寬一使草薙警員久久難以平靜,顯然在上一次的交鋒中草薙輸得無奈卻也無力辯駁。這其中令他不能釋懷的是蓮沼不但因為拒不認罪逍遙法外而且得到了一筆優厚的補償金。當他再一次看到那張冷血卻也抹不掉歲月痕跡的臉,心里或許已經下定決心,這一次一定要將之繩之以法。
三年前,蓮沼曾是并木食堂的常客,因在在就餐時對在店中幫忙的佐織行為輕浮,被并木祐太郎列入拒客名單,在他消失不久后,佐織失蹤了,這有一種難言的巧合,循著種種調查跡象,警方很快決定逮捕蓮沼寬一。與優奈案并無不同,蓮沼寬一的沉默使警方束手無策。多番審訊后,以無罪釋放告終。離開警署的蓮沼首先來到了并木食堂,他用言語激怒并木祐太郎,也或者只是想炫耀一下警察的無能和警察制度的缺漏亦或者是向那些希望他可以被繩之以法的人炫耀他高超的脫罪手段。被釋放的蓮沼無處棲身,借住在曾經的同事增村榮治家中,這個同事與別人不同,與他比較親近,給予他許多幫助。
搬到增村的倉庫住所不久,蓮沼寬一死了。在一個狹小的隔間當中,沒有痛苦,沒有掙扎的跡象。雖然覺得他罪有應得的人并不在少數,這一起明顯的他殺首先把兇手指向了并木祐太郎。警方多方調查發現,在物理學家湯川的介入下明確了死者是因吸入過量氣化后的液氮窒息而亡,循著作案工具的線索,并木祐太郎及其發小戶島、新倉和妻子留美、佐織男友智也還有倉庫主人增村榮治都出現在警方視野當中。通過調查警方發現增村是十九年前死者本橋優奈隱姓埋名的親舅舅,為了復仇他有充分的的殺人動機。對于新倉而言,他傾盡畢生之力想要培養的佐織被蓮沼所殺,他心中亦是痛恨至極,并木和智也更不用講,都有著強烈的殺人動機。可是并木和增村都有十分明確的不在場證明。
在警方一系列調查和湯川的嚴密推理之后,案情的細節逐漸浮出水面,這是一起多人協作的群體復仇案件,由戶島經營的工廠提供液氮,智也、新倉負責借助一年一度的巡游運送,最終由并木實施。由于突然出現在并木店中并吃壞了肚子的女客,并木沒能按照計劃親自威脅蓮沼說出真相,警方得出的結論是新倉最終執行了殺害的工作,反而并木只是精神犯罪,從頭至尾并未參與其中。最初或許每個參與者所報的初衷不同,并木只是想威脅蓮沼說出三年前殺害女兒的真相,戶島只是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幫助者,智也只是了解中間自己負責的環節并對傷害女友的人有所報復,并且也想了解當時的真相,而新倉像所有人認為的那樣,只是想報復蓮沼毀了自己終身的夢想。本來整個故事好像應該在這里戛然而止,這些內容已經占據了整本書的五分之四,最后的最后,在真相之外,事實仿佛有些出人意外。
新倉的妻子留美身上所隱藏的秘密在湯川的推理當中被一一展現。在最后很短的一部分中故事又出現了一次反轉。留美因為佐織懷孕想要放棄音樂生涯時誤推佐織使她跌倒后腦受傷似乎停止了呼吸,她驚慌間逃離現場不知所措,再次回到現場想要確認情況時發現了佐織已不見了,現場只留下佐織的發卡。作為整個事件的目擊者,蓮沼悄悄把佐織帶走,并沉寂將近三年之久,他想以抵罪的方式要挾留美,留美在恐懼當中與他發生了金錢和身體的交易。在得知并木想要逼迫蓮沼說出真相時,留美不堪重負,把隱藏了三年的秘密告訴了丈夫,而新倉則是為了保護妻子,設法把并木支開,直接殺死了蓮沼。
案情到此仿佛已然明朗,可是當年佐織留在案發現場的發卡引起了湯川的注意,他仔細檢查后發現其上并無血跡,聯想到當年在蓮沼住處找出的帶有佐織血跡的衣物,他想到可能真正的兇手并不是留美。當時留美只是使佐織昏迷了,佐織在被蓮沼帶走的途中可能突然清醒過來,但當蓮沼發現自己想要借以勒索的籌碼沒有了,心中便起了殺念,正是蓮沼用重物襲擊才使佐織流血死亡,最終的證據到此才完全吻合。湯川以朋友的身份和留美聊起往事,并沒有想要揭穿她,而是給她自己選擇的機會,第二天留美與新倉面談后,新倉翻供,否認誤殺,承認蓄謀殺害,我們已經看到了他的選擇,他決定保護留美,不惜付上全部的代價。
沈黙のパレード,19年12月在日本出版,20年3月在大陸首版,此時東野圭吾已年屆六旬,此書雖然可能也并非完全是近期所做。但相對于他之前的作品,我明顯的感覺到這篇文字更加寧靜平和。其中愛恨都淡了許多。整個故事的布局少了偵探小說中本該有的離奇的色彩,每一個場景都非常真實,這樣的案件放在法制節目中仿佛也是不會特別引人矚目的。初讀下來,整體的情節甚至感覺差強人意,不符合偵探小說該有的精彩,人物的動機和行為方式不是特別合乎邏輯。但反思過后我想或許這才是所謂的真實,這才是最貼近生活的小說,反而是我們常常對于小說抱有不正確的期待。其中人物關系的設置非常簡單,對于人性的挖掘也并沒有到期待的深度,立意并不十分深刻。語言方面,依然有很深的白描功底,但言語間難免覺得冗余拖沓,不似前篇字字珠璣,當然可能翻譯的過程會有一些信息不對稱。
偵探題材的作品到現在仿佛走到了一個瓶頸,在書中不難發現作者多處對于犯罪倫理的討論和日本警察制度的思考。相對于討論人性,這些話題顯然是比較輕松的,也是有定論的,但是這些確實不夠深刻,沒有能夠非常打動人心的力量,因為文學作品的定位本身就是要挖掘那些隱藏的、討論那些無解的。可是現在日本文學卻有這樣一種趨勢,逐漸被這個時代的浮躁所同化,其不單單是日本。其實我們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當中的人,本身就參與制造了這種浮躁,所以便沒有必要五十步笑百步的互相調侃了。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蔣捷的這首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無論是對于作者自身還是對于看客,在時間當中終歸都是會改變的,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自有其想要抒發的和所能恰好理解的。不管這部作品現在看來如何,在時間的積累當中自有它的價值。從激烈的到平和的,從精彩的到平淡的,從寫給別人的看的到寫進自己內心的,一切都在變,但在這其中也有一種永恒,那就是這變化本身。
《沉默的巡游》讀后感600字篇五
即使首讀東野圭吾推理作品也會因《沉默的巡游》喜歡他。
近日,在中國出版發行了一部日本推理名家東野圭吾2024年創作的小說《沉默的巡游》。對于這部新作,作為一個看過三分之一東野小說的老粉,我認為即使是首次讀他的作品,也會因為它喜歡上這位作家。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可以被列入東野代表作行列的佳作。同時,我相信用不了太久,必然可以看到它的影視化版本。
中國人最熟悉的東野圭吾作品大概要算《嫌疑人x的獻身》了,而這本《沉默的巡游》與之同樣屬于伽利略系列。這就意味著此書中的破案主要人物包括帝都大學物理系教授湯川學,男刑警草薙俊平,女刑警內海薰。對于看過伽利略系列其它作品的讀者來說,這部新作中的熟悉面孔就更多了,除了上述三人,比如還有多多良和內宮等。這些和破案相關的人物,在東野的筆下也算是屢立奇功,因此都升官了。甚至連湯川也已經從副教授升為正教授。
所謂“伽利略系列”,其中破案的最關鍵人物當然是湯川學。不過,在《沉默的巡游》中,湯川給人一種落入凡塵的感覺,不再向以往那樣令人產生疏離感,而是感覺他在逐漸融入大眾。就連他對升職的抱怨,也讓人感到了普通人的日常。他自稱升職后像個制作人,要到處拉贊助。這對于原來總是“凡人不理”的他來說,實在令人難以想象。僅這點就很現實地反映了職場中職位越高責任越重,誰都難免不得不去做一些原本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事情。是不是讓人讀來很容易產生認同感?
不管怎樣,此番湯川正是因為深入百姓生活,才有機會頻繁近距離接觸涉案人員,從而熟悉他們的生活,為破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還有湯川那種超乎一般人的、對犯案手法的推理、想象才是最精彩的。可以說,如果沒有湯川,光靠警方想破案恐怕太難了。
簡單概括《沉默的巡游》的故事,就是三起命案,前兩起案件的受害人都是年輕女性,而第三起命案的死者就是前兩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故事中的殺人手法超乎常人想象,參與第三起命案的也不只一兩人,這都增加了案件的復雜性,提升了小說的故事曲折程度。整個故事更是實現了兩次翻轉,有時甚至讓讀者懷疑第三起案件的死者,到底是不是前兩起命案的真兇?
其實,前兩起案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棄尸罪和毀尸罪的時效都已過,都沒有找到殺人的物證等等,所以兩案都不能給犯罪嫌疑人定罪。兩案的區別就是第二起案件死者的顱骨存在凹陷性骨折,明顯是他殺。
由于第一起案件沒能給犯罪嫌疑人定罪,不僅讓此人通過行使緘默權逃脫了法律制裁,甚至還因為庭審期間的“冤獄”,令他獲得了一大筆刑事賠償,更是給他創造了第二次犯案的機會。而多多良、內宮和草薙正是當年負責調查第一起案件的刑警,所以第二起案件也自然落在了草薙頭上。在這些刑警心中,自然會有一種自責與愧疚,所以當第二起案件又發生后,他們比平時壓力更大,更期望早日破案,將犯罪嫌疑人繩之以法,避免再讓他逍遙法外給更多人造成傷害。
但是,由于第二起案件的女死者是一個在當地已小有名氣的漂亮歌星,再加上犯罪嫌疑人太過囂張竟然公然跑到被害者家屬面前索賠,可謂激起了民憤。終究還是有人等不及通過法律手段制裁犯罪嫌疑人,而是直接“替天行道”了。女歌星的直系親屬都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到底是誰或者是哪些人聯手,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實施了報復行為呢?這正是此故事最精彩之處。
最終,殺死那兩起命案犯罪嫌疑人的報復者,此人的行為是可以被理解的,也是值得被同情的。畢竟眼看著又一個年輕女孩的生命再次斷送在同一個嫌疑人手中,作為她身邊的人肯定都會愿意幫忙懲戒一下那個嫌疑人。這點也非常容易喚起讀者的共鳴。然而,以賠上自己的人生為代價實施的報復太不值了,難免令人惋惜!
值得一提的是,在《沉默的巡游》的故事中,還隱晦地提到了兩部著名的推理小說,對于推理迷來說這兩部作品一定不會陌生。其一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另一部則是東野圭吾自己的作品《嫌疑人x的'獻身》。《沉默的巡游》與《東方快車謀殺案》相似之處就是都有多人參與犯案。《沉默的巡游》與《嫌疑人x的獻身》首先出場主要破案人物相同,再有就是又因為湯川的非凡推理,原本可以被輕判的第三起命案的犯罪者,面臨被判更嚴重的罪。
看過《嫌疑人x的獻身》的人都知道,那起案件的破獲對湯川造成了嚴重的打擊。那時,湯川是逼真兇坦白了犯罪事實,但也因此辜負了湯川好友的獻身犧牲。此番在《沉默的巡游》中,湯川則顯得更成熟,把選擇權交給了當事人,自己并沒主動向警方透露他對第三起命案更深一層的推理、猜測。
總之,我覺得《沉默的巡游》是一部相當精彩的推理作品。對于東野的老粉來說,在享受推理樂趣的同時,還可以在這部作品中感受到湯川、草薙和內海薰等熟人的成長與變化。對于新粉來說,也能在這部作品中感受到東野圭吾推理小說的清晰邏輯、對案件的巧妙設計、對細節的生動描寫等特色。或許這部作品中多人參與犯案的設計,讓人感到有點不夠新穎;個別情節的交待也出現過重復的地方,但整體而言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推理小說。此外,我也非常期待早日看到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