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高考滿分作文《守護母語》,被稱為高中生“封神之作”
原標題:高考滿分作文《守護母語》,被稱為高中生“封神之作”
繼續尋找并分享優秀作文。這些好文要么是競賽作文,要么是中高考滿分作文,都是現場作文,所以,我會適當地做些修改。像上一篇《一方戲臺》改動還挺大的。本人也因此獲得了一些好評,感謝。有時候來不及修改,正好給大家評點的空間,也感謝。
今天分享的這篇《在母語的屋檐下》被網友稱為“封神之作”。這里將標題改為“守護母語”,大家跟我一起來看。
這是2023面江蘇高考滿分作文,作文題目就與“語言”有關,相信以后的高考,還會出現與“語言”相關的作文題。
下面說說本文值得借鑒的地方。
第一,閱讀量大。
800字的小小文章,也能看出一個人的能量,包括閱讀量、素材質量以及理解能力、運用能力等。
議論文,很容易流于空洞,本文的內容很充實。全文涉及古今中外,本是旁征博引,又似信手拈來,全文有尼采、都德,有魯迅、余秋雨,有網絡語言、方言,有《詠鵝》《詩經》等。作者不僅積累豐厚,還能循著一個主題將相關內容串連起來,就很厲害。
而且,“這篇神作,對魯迅,余秋雨的引用不像有些高分作文有堆砌和賣弄的嫌疑”。這又是多么難能可貴。
第二,思路嚴謹。
很多高中生寫議論文,像小孩子隨意搭建積木,作品完成后,經不起輕輕一推,因為各部件之間沒有銜接好。而此文的各部件,是嚴絲合縫的,也就是,作者將起承轉合、過渡等都處理得很好。
比如,為了引出我國也有從新聞媒體中學習母語的現象,作者先從德國說起,這就暗示這是全世界都有的普遍現象。這樣寫,過渡自然,邏輯嚴謹,不僅展示了思維的廣度,還體現了思想的深度。
第三,有現實意義。
很多滿分作文看起來很優秀,但其實真正能給人啟示的作文并不多。本文觀察入微,敢于直陳時弊,能引起人們的共鳴,引發人們的思考。
網絡的發達與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捷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怎么好的東西,那些莫名其妙大肆流行的網絡語言就是一個。在學生作文中,“好滴”“木有”等網絡詞匯比較常見,一些網絡句子也被用爛了。
本文提醒我們,我們需要發掘能真正滋養心靈的東西,我們需要沉淀,默默沉淀。
問題來了,如果把最后一段的“我的忘記了帶鑰匙的孩子們,有人在等你們回家!”換成如今盛行的一句話“世界燦爛盛大,歡迎回家”,哪個更好呢?
文章還有別的優點,也有一處明顯的不足,你發現了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